简单7个字“妈妈我要出去玩” 他却3年才开口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8/07/05
患儿:彭彭(化名)
年龄:3岁
出生地:湖北恩施
病症:ADHD(多动症)
被人嘲笑的“小哑巴”
第一次见到3岁的彭彭给邢秋君主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彭彭个子不高,比同龄孩子明显矮了一截。陪同孩子一起来的家长,眼睛里充满了疲惫,特别是彭妈妈刚进门就开始掉眼泪。
彭彭的父母原在当地一家印刷厂上班,工作稳定日子甜蜜,2014年7月彭彭的降生让夫妻俩更是喜出望外。但喜悦是短暂的,因为小彭彭被周围的人嘲笑“语言神经”不发达,同龄孩子都呀呀学语开口叫爸爸妈妈时,彭彭却迟迟不说话,三姑六婆私底下叫彭彭“小哑巴”。夫妻俩抱着侥幸心理,相信老人说的孩子2岁说话也正常。日子又慢慢的捱过半年,夫妻俩想尽办法帮助孩子开口说话,终于在2015年12月28日听到了彭彭模糊的叫了声“爸!”,夫妻俩当时笑得热泪盈眶,见人就说彭彭说话了,说话了。
此后,夫妻俩为了争口气,帮孩子摆脱“语言神经”不发达的帽子,就从简单的叠词开始教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吃饭饭”“睡觉觉”,到了2岁孩子能说50多个叠词。看着同龄孩子能说完整的句子,作好上幼儿园准备的时候,夫妻俩又着急了。下班后主要精力就是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说话。但孩子越大,越有点儿“不听话”,无论是谁跟他讲话,他根本不理,给他讲故事完全坐不住,孩子这样的表现常惹到爸妈,打也挨了不少。
彭彭的爸爸告诉邢主任,教他好好说话的经历完全就是坐过山车。
老师一句话吓懵了父母
每次打过孩子,彭彭爸爸都很后悔,甚至有点束手无策,心想是不是送孩子到幼儿园,说不定会听老师的话呢?说不定受其他小朋友影响会主动说话呢?然而,上学5天,老师就让孩子退学,原因是彭彭说话不利索,而且很“不听话”,上课和做操完全静不下来,午睡时捣乱不让其他小朋友睡觉。老师在谈话的最后提了一句:孩子是不是有病啊?!太不好管教了!
一直以为孩子太小不开窍、家庭教育等问题导致表现不好,彭彭父母从来没想过孩子这样会是一种病?老师的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于是夫妻俩带着孩子到了武汉……
积蓄用光孩子依然病得不轻
从2岁半开始彭彭一家三口每个周末几乎都往返于恩施和武汉之间。孩子被诊断为言语障碍,说是跟脑部发育有关。这个诊断结果晴天霹雳,彭彭父母倾其所有要为孩子治好“脑部”。但半年过后,孩子并未见好转,医生老是说再治一个疗程看看。家里的积蓄几乎花光。在家里人的规劝下夫妻俩打算换家医院换个医生给孩子看病。这就有了文章开头的第一幕,彭彭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了邢秋君主任的诊室。
科学诊治找对病因病情好转
邢秋君主任从事儿童行为发育的诊治30余年,当彭彭父母口述完不幸经历的时候她心中已有几分知晓。然后运用6T儿童身心康复体系通过“测、评、医、教、心、康”确诊彭彭其实患上了多动症(ADHD)。通常多动症的孩子会表现出精力不集中、有暴力倾向、不听话、不和人交流、语言发育迟缓等综合症状。邢秋君主任解释:彭彭以前的诊疗手段只偏重了语言能力的恢复,而忽略了其他症状,所以孩子的改善不明显甚至让家长觉得受了骗。
6T儿童身心康复体系最大特色就是根据测评结果结合患儿的身心发育情况制定最科学、最规范、疗效最佳、康复更快的个性化方案。而且医务人员会通过特别设计的教程结合孩子现阶段的家庭、学校等情况进行特训,这样就能潜移默化的让孩子身心健康迅速调整到最佳状态,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熬了3年小哑巴送来大惊喜
经过近4个月的治疗,彭彭终于给了爸爸、妈妈和邢主任一个大大的惊喜!彭彭跟着妈妈来复查,妈妈正欣喜的跟邢主任汇报孩子的进步,彭彭能安静的坐着看电视和吃饭,能听爸爸妈妈的指挥……正在这时坐在一旁的彭彭抱过诊室里的小熊玩偶拉拉妈妈的衣角说了一句“妈妈我要出去玩!”顿时,妈妈转过头惊讶的看着孩子,真的是百感交集。因为这是3年以来,孩子说的第一句完整的话,也是第一次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想法!彭彭妈妈喜极而泣,握住邢主任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事后,邢秋君主任说作为一名母亲,她能深刻体会孩子不听话的苦恼;作为一名医生她能了解患儿家长的急切,感同身受治疗成功后家长的喜悦。但是行为发育类疾病的治疗需要家长对医生的充分配合和信任,每一次孩子的进步都要用心体会,这样才能让孩子恢复更快。